关于惨烈的铁原阻击战,相关文章及影视资料己有不少,此处不在赘文。单从攻守转换的角度来看,六十三军做的非常出色。部队于撤退途中领受任务,时间仓促且立足未稳,但部队马上呈梯次配备,前沿部队立即抢占山头要点,构筑简易工事,准备迎击敌人,同时预备部队呈机动布置,准备实施支援和反突击,这种前轻后重的兵力布署即为坚守阵地留出了防御纵深,也是为了尽量减少敌军强大火力对前沿部队的杀伤,更重要的是为后面实施战术反击留出空间,显示出部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极高的战术素养。实战证明,这种以攻势防御为指导思想所实施的战斗行动,摒弃了单纯防御的弊端,避免了部队被动挨打乃至被消灭,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兵力火力的效能,即守住了阵地又给敌军以大量毙伤,自己虽伤亡惨重却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,为扭转战局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(二)定位球与‘’势险节短‘’

什么叫‘’势险节短‘’?势就是战场上(或球场上)的形势,节就是距离,通俗地讲就是形势险峻距离近。兵法上是指在攻击敌军时尽量造成压迫敌人的险峻态势,并且发起攻击的距离要短,达到令敌人措手不及的效果。

足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,进攻方迫使防守方犯规或将球碰出底线,形成定位球(含任意球、角球和点球),特别是禁区前的直接任意球,给防守方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威胁,往往一脚射门就进球,这就是‘’势险节短‘’的效果(点球就更不用说了)。在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的争冠之战中,法国队所进的四个球中有两个来自定位球,可见其功效之大。

兵法大家刘伯承元帅曾对势险节短做过很形象的比喻,他说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端起一盆凉水劈头盖脸地给对方浇过去,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浑身湿透,被打的落花流水了。与此相反,刘帅讽刺了那种毫无紧迫感的进攻行动是往客人的茶杯里缓慢续水,太文质彬彬了。

《孙子兵法兵势篇》曰:‘’是故善战者,其势险,其节短。势如彍驽,节如发机‘’。

1938年3月16日,我八路军129师386旅在师长刘伯承、旅长陈赓的指挥下,利用围城打援、攻其于必救的战术,于山西省潞城县东北的神头岭地区设伏(邯长公路从中穿过),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,歼敌1500余人,缴获大量军用物资。此战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以劣势装备的八路军,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,尽可能地放敌人走近,然后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突然发起攻击,将优势装备的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,损失惨重,而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半小时。此战极好地体现了势险节短的战术原则,是活用兵法的典范,连日军都不禁感叹这是‘’支那军队的一流游击战术‘’。(了解具体战斗经过可网上搜索‘’神头岭伏击战‘’)

(三)以我为主与出奇制胜

法国队能夺得本届冠军,与主教练德尚的老谋深算不无关系。不管对手是谁,法国队始终坚持自己的打法,其排兵布阵也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点,那就是在加强防守的同时,依靠己方边锋速度快的特点打快速反击。这点与实力强大的德国队有所不同,德国队经常在对方禁区前来回传球倒脚,寻找射门机会,却总是在对方密集防守前无功而返。而法囯队的打法是依靠速度优势,力求在中前场制造出有利于已方的变化,在运动中(或者是混乱中)寻得破门良机。所以我们经常看到,法国队在场上的控球时间并不占优,甚至射门的次数也少于对手(如对阵克罗地亚),然而命中率却很高。

《孙子兵法.兵势篇》曰:‘’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河‘’。

法国队尽管经常用4231阵型,但并不墨守成规,固守某一种套路,而是富于变化,往往在某个位置调配不同的队员,不让对手揣摩出进攻意图,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。例如,在与克罗地亚队的争冠之战中,开场时法国队虽然以4231布阵,却是将9号吉鲁放在突前1的位置(通常这个位置是10号姆巴佩),而将10号姆巴佩、7号格里茨曼分别放在3前卫的右和中的位置,实际意图是利用吉鲁的身强体壮去冲击和吸引对方的防守,而暗藏从右路发起快速攻击(利用姆和格两人突破力强的特点),这一招果然奏效,是役能以4:2击败克罗地亚队夺得冠军,这一战术安排居功至伟。

打仗也如是。抗美援朝战争初期,以美军为首的‘’联合国军‘’自恃实力强大,虽经我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打击后,仍然认为我方不过是六七万人的部队,依旧大胆冒进,我方隐蔽战略意图,派出少量部队示弱于敌,将敌军诱至我预设战场,同时巧出奇兵,以38军113师为战役穿插部队,14小时强行军140余华里直插三所里,抢占交通要点,割断南北两地敌军的联系,同时以优势兵力向被我包围的敌重兵集团发起猛攻,大败‘’联合国军‘’,完全达到了战役目的。从兵法上说第二次战役是正奇相倚、出奇制胜的典范,是彭总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的又一体现。

实际上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,以美军为首的‘’联合国军‘’占尽了装备与火力的优势,按粟裕将军曾经总结的说法是,敌军的装备是以炮(重武器)为主,而我军的装备是以枪(轻武器)为主,双方有着隔代的差距。然而,以劣势装备的志愿军却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,在打法上坚持以我为主,始终把握着战场主动权。在进攻战中创造性地实施了步兵在敌侧后大胆穿插,将敌军重兵集团分割包围成若干小集团,然后聚而歼之的战术。在防御战中则发明了以坑道为骨干的网状阵地,最大限度地抵消了敌军优势火力,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。如此种种无不体现了‘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‘’、‘’迫使敌人就我范围‘’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,是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法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